
徐康睿,化学学院2022级强基励耘班本科生。她先后获评京师一等奖学金,获一等奖励性助学金3次,获唐仲英德育奖学金。上一学年平均学分绩89.6,综测排名第一。任化学学院学生会文艺部部长,任职期间文艺部获得学生会优秀部门,个人获得优秀部长、社会工作奖。此外,她参与暑期支教活动,志愿时长达143小时。
“广学博闻,深耕细作”

徐康睿的实验报告
对于大学学习和高中学习的不同点,徐康睿认为,跟着课堂走是最坚实的基础。无论是哪位老师,总归会在课堂上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其不只是知识框架的重要构成,更有可能是期末考试的复习要点。切不可在课堂上玩手机,沉溺于虚度光阴中,到头来再追悔莫及又得过且过。
其次,要认真完成作业。作业不仅是老师交给学生巩固知识的钥匙,更是学生自我查漏补缺的最好时机。每周认真积累整合知识,把期末考试的复习任务分配到平时。在学习时也可以借助to do list和番茄钟等工具约束自己,减少网络社交软件对自己的影响,或者是约着同学一起去学习,起到互相监督的作用。面对师弟师妹们苦于学习效率不够高的问题,徐康睿说自己同样也有这个烦恼。“不过好在我比较有耐心,可以接受自己慢慢地做事情。即使做这个事情压缩了一部分我的休息时间,但是我觉得我选择做了就要把它做好。”

徐康睿的学习笔记
最后,徐康睿还提到,善用资源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无论是利用在线学习平台、网络视频网站,还是向师兄师姐请教课程重点、学习笔记等。前者是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和天涯海角不同身份的学习者一同探讨促进,后者是为了精准掌握考试大纲,节省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它们都可以更方便地将知识化为己用,完善我们的知识体系。
面对学习科研期间的压力,徐康睿一般会通过运动或者是听歌的方式来放空自己,先把负面情绪排解掉,然后再尽量的做好任务。在繁忙的工作中也不忘用兴趣点缀生活,徐康睿交流了自己最近在看王小波的小说,讲述了自己大一大二时候参加舞蹈队活动的经历,也说如果有机会想去音乐节看自己喜欢的歌手,还分享了学校周边一些好吃的饭店。“我也很喜欢约着朋友找一家好吃的小店,用美食治愈自己,吃完后,再漫无目的地压马路、逛胡同。”


徐康睿的课余生活记录
“厚植实干,恒行不怠”
徐康睿在谈及自己学生工作的收获时表示,在学生组织中的日子带给了她很大的成长。

徐康睿学生工作相关的记录
一是工作能力上的提升。比如在撰写策划上对仔细度和创新性的关注,以及对突发情况的应变能力。不同的学生工作提升的能力是不同的,但都会使个人的综合能力提升。二是在人际关系上的收获。徐康睿说,认识了很多优秀的师兄师姐和同级的伙伴,以及下一届的师弟师妹们。在工作之外也会约饭出游、讨论学习,收获友谊的同时丰富大学生活,让它区别于被学习填满的中学生活。
“每次在朋友圈看到大家对于活动的反馈总是感到满足。可能我现在还不能说出这对我以后升学、找工作到底有没有用,但我珍视并感激这段经历。”

徐康睿学生工作有关的图片
关于志愿,因为有中学期间的志愿活动培养起来的兴趣,徐康睿在大一的时候加入白鸽青协的网络部和绿色环保中心,青年志愿者协会是她大一上加入的唯一组织。
此外,徐康睿还在大一的暑假前往江西九江的一个县里支教,在课堂上介绍一些化学的科普内容。“我很感激有这样的机会去认识他们,短暂地走进他们的生活,同时也丰富了我自己的生命。”

徐康睿志愿活动的记录
“精研覃思,研途逐光”
徐康睿的三段科研经历,是在迷茫中探索并觅得属于自己道路的过程。

徐康睿科研相关经历
她在大一期间勇于尝试,主动向老师了解以后跟随师兄师姐开展校级本科生科研项目的相关事情。因为内心有想要前往国外暑研的想法,她努力学习,从普通班转到强基励耘班,促成第二段科研经历——美国太平洋大学本科生暑期科研项目——成为科研履历中漂亮的一笔。在前两段科研经历的基础上,徐康睿第三段科研经历的开展也顺其自然。

徐康睿科研相关经历
徐康睿说,在当时跑了很多讲座去听不同方向的研究,也在学校官网的师资力量网站里看自己感兴趣的方向的老师,去阅读他们的文章,看他们具体做了什么实验,寻找自己更加喜欢的方向。她建议,本科期间可以多多尝试,只有增进了对不同方向的了解,才会让自己未来的选择变得更加明晰。
“如果你想要那些东西,就不要放过每一次机会。”

徐康睿科研生活的记录
“想对师弟师妹们说的话”
“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成长轨迹,做你自己,其余的交给世界去处理。”
“人生拥有无限可能性,享受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