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国奖采访丨行远自弥,履践致远——张梓微

发布时间: 2025-04-08  浏览次数:

张梓微,化学学院2022级本科生。2023—2024年国家奖学金得主。大三学年成绩排名1/113,综测排名3/113,曾获2023年柳荫励学金;参加第十届化学学院食品分析大赛荣获二等奖,2024年北京师范大学创新创业大赛创意组银奖,互联网加三等奖;曾担任班长和白鸽青协宣传部长,荣获社会服务奖,志愿服务时长超600小时。

初见张梓微师姐,是在一个安静的实验室中。在交谈过程中,我逐渐了解了这位优秀的学姐,更感受到了她阳光明媚的外表下那颗温柔坚韧的心脏。她成绩优异、科研工作认真负责、热爱画画、志愿活动积极参加……让我们来看看她的经历与感受吧!


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

在张梓微看来,平时的积累是学业成功的关键。课上没弄懂,作业不会写的重难点一定要及时解决,无论是利用网络资源像B站、百度或是知乎,还是大胆求问同学和师兄师姐。如果难题没有及时解决,积少成多,期末复习时的压力就会很大。并且,也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要完全弄懂,我们的时间与精力都不允许。要学会适当的舍弃,关注重点,像作业题上涉及的知识点等。另外,她尤其强调了劳逸结合的重要性。“你不是一个工具,也千万不要把自己当做工具。”要开心地学习,开心地做事。心情好,干劲足,效率自然也高

张梓微的学习笔记

与队友申报了一个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的张梓微,在谈及自己选择课题的时候,强调了兴趣与信息的重要性。因为她喜欢画画,又恰好看到小喇叭上有人在招募画手组队,在试投了几份画稿之后,成功组队并一起奋斗。同样,科研少不了坚持。“你离成功差的可能就是一点小坚持”,张梓微分享了自己的科研故事:在她参加的课题中,半年过去仍无显著进展,在负责人准备放弃它时,她说再试试。在她多次尝试比对研究,换了一份更纯的溶剂后,原本信号差别不大的实验组与对照组有了明显区别,实验回归了正轨。她的坚持,使这个课题得以继续进行

对于大一的师弟师妹,张梓微建议:不要过早地把自己局限在实验室中。大学并不是科研所,我们要多元化地去体验。可以多参加一些活动,来探索适合自己的领域。不要害怕赶不上别人,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多去尝试,多去感受。如果对科研很感兴趣,那就大胆去做。勇敢迈出第一步,遇到难题也不要害怕。“科研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

张梓微在实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张梓微参加过食品分析、数字化实验设计、京彩大创等比赛,她对此深有感触。比起优秀的奖项和结果,她更看重的是过程中的收获。她谈到“不要特别功利性,不要太结果导向。无论是和队友老师的交流,还是学习查阅文献独立开展实验,这些经历都是有意义的。”

对于未来想参加专业竞赛或创新比赛的同学,她建议:如果是队长,要提前联系心仪的导师,可以关注一下以前获奖的队伍的带队老师,他们的经验相对丰富;如果是队员,平时要注重培养自己的突出兴趣,像文笔、美工、信息检索等。还可以主动寻觅机会,关注校圈等等信息渠道。

说起她的学生工作和志愿活动,张梓微认为这是她在大学主动留下的痕迹。与被动接受的学业不同,这些都是她主动选择去承担的,以期更多地展现一个全面发展的自己。在她看来,大学生活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人格的塑造和价值的实现

白鸽宣传部例会(右下为张梓微)

她最感激的是在参加志愿活动时结识了许多朋友。在和队友们一起支教的相处中,她得到了许多支持与肯定。正是这些志同道合的朋友让她走出了那段事事不成的emo状态。她脆弱的玻璃心被朋友们缝补,如今的她有了更多的信心与勇气去迎接挑战。

张梓微与小朋友们

面对彷徨不知所归的师弟师妹们,张梓微赠言道,“允许一切发生接受一切结果才能遇见一切可能真心和坚持会把你带到你该去的地方。”无论是两次尝试转入文科专业的失败,还是连续三次申请国奖,张梓微从不因失败而停滞不前。随遇而安竭尽全力如此便安好


少年自当扶摇上,揽星逐月踏苍茫

张梓微在旅行


张梓微以败而不馁胜而不躁的心态经营着自己的生活、学习与工作,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祝愿张梓微继续坚定地走下去,不惧失败,做自己热爱的事,不断梦想,不断前行。也祝愿我们如她一般,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


 
版权所有: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通信地址:北京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邮政编码:100875 您是本站第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