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历

赵子清,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2021级本科生。获国家奖学金、小米奖学金、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全国二等奖等23项荣誉奖励,连续三年专业成绩与综合成绩位列年级前十,累计48门课程≥90分,20门≥95分。曾担任院团委部长、志愿服务队负责人、宿舍长,寒暑假社会实践均以一等结项。
从实验室到支教讲堂,从学生工作到社会实践,他始终保持着独特的生命韵律,静水流深而不喧嚣,光华内敛而自澄明。让我们一同跟随这位国奖获得者——赵子清,跟随他的讲述,走进他的成长历程。
高效学习三重奏
在本科阶段,赵子清凭借一套独特的学习方法论脱颖而出。他将协作学习、知识复盘和资源整合有机结合,形成了促进深度理解与能力提升的“三重奏”学习模式。这让他对知识的深度理解与能力的全面提升构建了科学框架。
赵子清始终认为学习从来不是一个人的孤军奋战,而是一群人的携手共进。他倡导建立"学习共同体",通过任务分工实现知识共享。这种模式既能发挥成员专长,又能通过互助缓解学业压力,在提升效率的同时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在日常学习中,他上课认真听讲,用黑色笔记记录课堂核心内容,课后间隔一周的系统性复盘中再用其他颜色补充新的理解和疑问。通过补充新理解与疑问,这种可视化的思维轨迹帮助他构建知识网络,在二次巩固中实现认知突破,真正践行了"温故而知新"。面对数字化时代的海量信息,赵子清熟练运用多种学习工具,精准定位学习需求。这种资源整合能力助力他平衡深度学习与广度拓展,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通过协作学习实现知识共建,深度复盘促进认知升级,资源整合拓展学习边界,三个维度的有机统一,使他在学业上始终保持优异成绩,也为我们提供了可复制的学习范式。

赵子清的学习笔记
以平常心对失败
谈及科研,科研实践中的赵子清表现亮眼,在学科竞赛与本科生科研项目中斩获多项荣誉。经过竞赛和本科生科研的训练,他不仅深化了理论认知,更显著提升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赵子清坦言,科研的本质是直面挑战、大胆试错,这种"试错-调整-突破"的科研思维让他获益匪浅,尤其在面对实验失败时,他始终保持冷静,将挫折转化为优化路径的契机。这些经历不仅强化了他的科学素养,更助力其成功推免至本校放射药物领域深造,为未来科研之路筑牢根基。

实验剪影
责任心与心态的修炼
担任化学学院志愿服务队负责人及院团委实践部部长期间,赵子清以“桥梁”角色串联学生工作:上承校团委与白鸽青协的政策指导,下联院内学生组织与社团。寒假期间,他带队深入煤矿矿区,对接环保局工作人员与矿区居民,完成生态与民生调研,项目顺利结项并斩获一等奖;暑期阶段,他远赴新疆察布查尔高中开展支教,项目获一等奖;日常学习之余,他投身校园迎新、云支教、首都防疫等志愿活动,累计服务205小时。面对多线任务,他运用“紧急-重要”动态排序法规划日程,梳理复杂环节,用真诚沟通化解矛盾。从参与者到组织者的角色转变,让他学会以多维视角解决问题。他坦言:“学生工作不仅锻炼了我的责任心与统筹力,更通过角色转换为科研带来新灵感。”这段经历不仅锤炼了他的时间管理与协作能力,更印证了“真诚”二字在责任与压力中的核心价值。



学生工作与志愿活动剪影
寄语
他赠言迷茫中的师弟师妹:“生活就像一个圆圈,曾经走过的路可能会回过头来重走,推翻的原则又可能被重新奉作信条。也许看不清才是常态,也不必非得看清什么。祝大家能拥有稳定的内核,自洽地活出精彩。”


赵子清和朋友们
静水深流,光华澄明。在团队协作中被攥紧的每一份微小力量,在项目复盘时打捞的深度思考,在整合中开拓出的新边界都让赵子清行稳致远。愿他如镜湖,不改旧时波,攫取每一缕光华;愿我们以星火为引,以信念作楫,共赴未知的远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