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化学学院大思政课第三讲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 2023-04-23  浏览次数:

2023年4月15日上午10:00,化学学院初级团校“化学+教育”大思政课第三讲在生命科学学院第四教室顺利进行。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郭静教授受邀出席,为同学们带来以“水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的表面化学研究”为题的讲座。


首先主持人林维越为同学们介绍了本次讲座的主讲人——化学学院教授郭静老师,并表示热烈欢迎。随后,郭静教授用生动活泼的语言给同学们讲述了自己大学以来的学习成长历程,用形象的话语讲述了关于水分子表面化学的前沿研究,将同学们领入一个全新的世界。




活动开始,郭静老师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学习成长之路:2011年在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获得学士学位,2016年在北京大学物理学院获得博士学位。2016——2018年在北京大学量子材料科学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郭老师分享了自己大学时期的难忘经历,其一是大学时与同学们一起讨论问题,还有便是印象深刻的运动训练的经历,这为自己良好的身体素质打下基础。对于大学时期的学习,郭老师强调,学习不要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尤其要重视基础知识,掌握了基础知识之后再探索难题,把地基打牢,才能在上面盖起高楼大厦。对于科研,郭老师建议大家不要追求“做很多”,而要追求“做明白”,即在大学时期的科研一定要做,但不必追求过多的“项目”而对于具体内容不甚了解,反而要重视每一步的细节,“做明白一件事”,这样做的科研才是有意义的科研,而不是空洞的“名头”。


郭老师通过自己跟随导师学习扫描探针技术经历的讲述,告诉大家很多道理。她说,人不要害怕犯错和失败,没有人能一直不犯错,始终做到完美,所以我们要学会包容,包容自己的错误与不完美,也要包容他人。同时,我们也要从错误中学习、成长,不要在同一个地方多次跌倒。之后,郭老师分享了自己参加诺贝尔获得者大会的经历,她表示,学习一定不能闭门造车,要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感受多样的文化气氛,多交流,这对人的成长和学科认知的发展是极为有利的。


在这一部分的最后,郭静老师总结了几个关键词:“努力”——人的一生要时刻学习;“勇敢”——不要让勇气随着时间而消磨,想做的事就要去做,不要留下遗憾;“人生导师”——珍惜遇见过的对自己的成长影响很大的人;“看外面的世界”——多说多交流,多听多感受。




随后,郭静老师以“扫描探针显微镜”为起点,向同学们讲解了关于水分子表面化学的研究。郭老师简单地讲解了扫描探针显微镜的工作原理,生动地将位势垒、穿过位势垒比作“山”和“穿过隧道”,激起了同学们对水分子表面化学研究的强烈兴趣,并且用图示展示了水分子在水和冰不同状态下的不同排列状态,通过提问的方式,与同学进行了交流互动,进一步详细地讲解了不同状态的形成原因。在同学们对于水分子结构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郭静老师进一步讲解了原子力显微镜技术——通过静电力来“看”水分子的结构。






接着,郭静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二维冰的不同结构,介绍了二维冰在电池、生物体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展示了她所在课题组“看”到的水合氢离子的图片,并邀请同学上台辨认水合氢离子的结构。




郭静老师也分享了自己发现水合氢离子结构的过程,从最初的“错误”认知,文章被期刊拒绝,到后来发现新路径,几乎是从头开始,重新收集、大量分析数据,重新投稿,最终在期刊上发表文章。她表示,科研的道路没有一帆风顺的,如果一帆风顺是做不出来东西的,当下的认知不一定正确,科研也未必完全是正确的,我们要做的就是永远追求真理。她送给同学们三句话:Be more open-minded ! Do something different ! Do something important !


最后,郭静老师回答了同学们关于本次讲座以及目前学习生活上的一些问题。她一再表示运动是缓解压力的法宝,鼓励同学们对自己建立信心,勇敢追求心中的目标。



本次讲座令同学们受益匪浅,使同学们感受到化学的创造性与奇妙。时代的前进,离不开各个领域先锋者的创新,处在大学时期的我们正当青春,更应当以十分的精力与热情去拥抱学习、拥抱生活,认真钻研、努力探索,在未来的日子里,认真学习知识,积极投身科学!


 
版权所有: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通信地址:北京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邮政编码:100875 您是本站第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