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教师教育讲堂—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和教师的未来之路

发布时间: 2017-04-05  浏览次数:

 
       2017328日晚八点,化学学院副教授朱嘉老师给我们进行了教师教育讲堂专题讲座——互联网下的化学教育,讲座由分团委书记李希涓老师主持,本次活动为教师教育讲堂第一讲。

   
  
     开场时朱老师以两会引出了三个关键词:教育、教师和学校。

教育是什么?首先,朱嘉老师谈了他对“教育是为了什么”的理解,教育对个人来说是命运的转移;对家庭来说是血脉延续,家庭传承和基因优化;对社会来说是社会进步、文明发展和技术革命。还以京师大学堂为例,向同学讲解“为什么要办师范?”接着,他给同学们放了一段视频将话题转移到教育的本质,是关于印度著名教授Saguta Mitra的故事“Hole in the wall”实验,该实验证明了教育具有不可干预性;然后联系教育的发展,社会虽然正踏在走进后工业时代,但是教育方式却停滞在前工业时期。
 
回归现实,老师又提出:教育应该是什么?现代应该怎么教育?老师以互联网真的存在危害吗?这样一个问题为切点展开深入探讨,让大家明白,教育是无止境的,没有单一因素影响结果,教育是一种过程,是一种传递,教育不是一种仿制,更不是一种监督。
 
接着老师从教育的载体学校出发,讲述学校的作用。学校在哪里?以因特公司的新产品为例,让大家初步了解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某些应用。随后,从学校的物质、情感(体现个人的某种需求)、文化等方面探讨我们对学校的一些需求或期望。接下来老师又谈到MOOC课堂的多元化学习理念,这样的课堂改变的是传统教育的模式和形式。知识获得的环节是固有的,即未知——已知——未知,但是教无定法,学无定法,只有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下一个话题老师提出:什么是教师?老师从教育的主要传承者——教师来论述了这个问题。首先以一道选择题偶像、系统、典范、自我,引发大家对教师的思考。而老师是做什么的呢?传统的师道:传道授业解惑。习大大说:经师易得,仁师难得。说明老师不仅是授业,更重要的是传播思想,朱老师告诉大家北师的学生不缺少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但是缺少心理学和哲学,并以此明确对我们而言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应该努力去做的。接下来从教师、学生和其他行为方面来讲述了主要表现在课堂上的语言行为,从数学统计分析和一个短片让大家更深的去思考教育的未来到底是什么。

  
最后,老师提出了三个自己对未来教育的看法,第一,教育将会随着技术进步,越来越体现公正性;第二,学校将没有门槛,没有界限;第三,教师不会失业,但教师将以另一个面目出现。讲座在同学们和老师的提问互动中迎来了尾声,讲座结束了,思考却远远没有停止。
两个小时的讲座里,同学们时而跟着老师给出的视频笑着,时而又陷入思考,朱嘉老师带动着同学们循序渐进地引发对未来教育的深思,大家都收获颇丰,相信通过这次教师教育讲座同学们对教育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祝愿心怀教育理想的同学们将来都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版权所有: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通信地址:北京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邮政编码:100875 您是本站第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