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说冬奥,话冬奥——快来听听志愿者的心声

发布时间: 2022-03-17  浏览次数:

2022年北京冬奥会圆满落下帷幕,为进一步加深同学们对“互相了解、友谊、团结、公平竞争”等奥林匹克精神的认识、鼓励同学们学习奥运健儿顽强拼搏的崇高品格,化学学院各本科团支部举办了冬奥主题志愿宣讲活动,我们有幸邀请到了本次冬奥会志愿者:化学学院本科生陆荷洁、张梓涵、韩沛雯和杨韵涵分享她们作为冬奥志愿者的心得体会。

 

志愿者陆荷洁

微信图片_20220322090901

陆荷洁和2020级本科2班、2021级本科1班团支部的同学们这样说:“有幸参与到这次奥运盛会中,我感慨良多。比赛之前,我们进入场馆勘探,恰好看到过运动员正在刻苦训练;比赛过程中,他们都在努力地超越自己,他们是凡人,但都是为自己梦想而战的超人;而比赛结束后,我也看到过不同国家的运动员互相击掌、拥抱。”

提起这些,她十分感慨,“高亭宇夺冠后与获得铜牌的日本选手击掌;冬奥会闭幕式上,俄罗斯的选手和乌克兰的选手紧紧拥抱。事实上,像这样击掌拥抱,其实非常困难,但是在奥林匹克这个大家庭中,中国做到了,大家做到了,我觉得这是本届冬奥会在“更高、更快、更强”的格言基础上加入“更团结”的一个原因,因为运动不分国籍、种族和语言。

微信图片_20220322090915

 

志愿者张梓涵

微信图片_20220322090922

在与2021级本科励耘强基团支部做分享时,张梓涵说到,工作人员在餐饮、反兴奋剂、防疫、技术、交通、礼宾、媒体运行、票务、企业赞助服务、庆典仪式、权益保护、医疗、人员管理等22个领域全程为国家速滑馆提供全面、细致、主动的志愿服务保障,保障了国家速滑馆的正常运行。每个人的力量或许是微不足道的,但汇聚起来就是巨大的。

冬奥会的申办成功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息息相关。人工智能、机器视觉、5G和云等科技成果成就了“空灵、浪漫、现代、科技”的开幕式;绿色氢能作为火炬燃料,设备和场馆具备再利用的可持续性和高科技性造就了20年来成本最低的奥运会;闭环内和闭环外的疫情防控制度的建立使中国疫情防控做到滴水不漏,基本没有后顾之忧。中国为世界人民打造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冬奥盛宴。

张梓涵不断鼓舞同学们:青年人未来有更多的机会,时代发展离不开青年。我们要不断地经历和检阅,向自己的小目标前进。

 

志愿者韩沛雯

微信图片_20220322090925

2021级本科2班团支部特邀作为冬奥志愿者的韩沛雯,在腾讯会议为同学们分享了冬奥志愿之行的体验与收获。

在活动中,她用轻松幽默的风格,结合“2022年2月22日”的数字梗,通过22张照片和组图讲述了自己的志愿故事中22个精彩而有意义的瞬间。这其中有着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难题的理工科人的自豪;有着在闲暇时光织毛毡、写福字、画花灯的恬适;有着与外国友人交换礼物,送上手写祝福的温情……

而最令人难忘的,是第十八个瞬间中速滑馆的赛事播报牌写着的不是下一场比赛的时间,而是“谢谢你,2026年再见”;是第十九个瞬间站上的最高领奖台,想把金牌颁给每一位摄影师和可爱的志愿者们,看似枯燥的日常工作因他们的善意而美好;更是最后的第二十二个瞬间,闭幕式圣火熄灭后重新燃起的雪花,它飞散成千万片光点,那一刻大家仿佛真正理解到了奥林匹克精神。

虽然冬奥已经结束,工作告一段落,但这一场冰雪之约带给志愿者们的点滴幸福会永久留存。

微信图片_20220322090936

 

志愿者杨韵涵

微信图片_20220322091727

志愿者杨韵涵则向2020级本科1班的同学们介绍了竞赛场馆、冰上项目和志愿服务三个部分。

在谈及感想时,她以羽生结弦为例,这样说道:“羽生结弦的可贵之处,就是在功利主义甚嚣尘下的如今,依旧为我们展示了什么是纯粹的热爱,什么是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追求纯粹的道路是孤独的,但也是神圣的;我们追随着自己心中的热爱,无惧风浪,跨越山海。

志愿同样是纯粹的事情。如她所说,或许我们没有足够的专业技能,或许我们的为人处事的技巧还不够老道,或许我们在志愿服务的团队中仍稍显稚嫩;但只要我们有着热爱志愿的心,我们就都是一样的,一样的善良,一样的真诚,一样的纯粹。正是这种纯粹,让这份单纯而有意义的时光无比珍贵。

志愿者招募给了更多普通人参与到冬奥会中的机会。尽管部分专业志愿者对技能要求较高,比如有些岗位需要掌握比较娴熟的冰雪运动技能,但志愿者招募仍然让更多人有了亲身体验志愿文化和奥运精神的一个机会。

微信图片_20220322090946

通过本次志愿宣讲活动,同学们对2022北京冬奥会有了进一步了解,同时对于“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理解更为深刻。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相信同学们在此之后,对祖国的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会更有自信,也能够充分发扬拼搏向上、追求卓越、友爱奉献的精神,为自身的未来发展、社会的稳步向好和国家的整体进步而不懈努力。

 


 
版权所有: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通信地址:北京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邮政编码:100875 您是本站第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