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国奖采访 | 拾薪燃焰,扬火向原——唐天伟

发布时间: 2023-04-27  浏览次数:



唐天伟,化学学院2019级本科生(非师一班),2020-2022两年度综合成绩专业第一名,并荣获2020-2021年度和2021-2022年度的国家奖学金。2020年至今任班级心理委员,2020-2022年度化学学院软式棒垒球队队长。唐天伟曾主持本科生基础科研项目“高稳定性适配体微电极的构筑及其在活体测定多巴胺中的应用”并顺利结项,过程中以共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曾获北京市化学实验竞赛一等奖、“京师杯”二等奖、化学学院本科生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未来教师素质大赛三等奖、化学学院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特等奖、青年剧作扶持计划优胜奖等诸多奖项。同时,他参与了白鸽基础教育中心军人项目、五四文学社、融爱支教队、“一起云冬奥”队伍、国际跨学科PBL项目等多种实践志愿活动,也积极参与教育实践活动,在攀枝花市第三高级中学和北京市八一学校各实习了一个月,并获优秀实习生荣誉。

在化学楼619会议室,唐天伟接受了采访。在耀眼的成绩与竞赛光环之下,他本人却是十分温和耐心,在采访前他对于问题的设置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并给予了诸多帮助,采访过程中,他侃侃而谈,条理清晰,对于师弟师妹们常见的问题进行了细致地解答,并对于化学教育领域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唐师兄的真诚和坦率深深打动了我,相信师弟师妹们一定能从他的建议中受益匪浅。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唐天伟在大学四年里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位列院系第一名。当被问及学习上是否遇到过困难时,唐天伟承认,从大二开始化学的课程就会逐渐变得困难,他最先遇到的难题就是物理化学。幸运的是,北师大的物理化学教学组十分优秀,曾取得过市级的荣誉,在课程安排和讲授上很讲求方法。有了各门课的优秀的老师的帮助,唐天伟依旧在这些困难的课程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同时,在三年的不断试错和教学研究中,唐天伟也总结出了自己的经验,那就是不要陷入一味背诵的误区。化学是一门基于理论去推导实践应用的一门学科,如果仅仅是浮于表面的背诵,会导致在应用过程中难以将各方面知识串联起来。他在学习每门课之前,会先去思考明确学习它的目的,它在化学整体的知识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在学习完这些知识后会对自己未来的学习和科研提供哪些帮助。为了尽快了解化学这门专业的整体体系,同时明确各个知识点在实践中如何应用,培养化学思维,他从大二就开始积极接触科学界的前沿领域,进入了江迎老师的课题组,在导师的带领和指导下积极参与真实的科研场景和各种学科竞赛之中,努力让自己的所学“活”起来,真正投入到应用之中。

“我大学四年几乎没怎么熬过夜。”尽管参加了各种活动与学生工作,唐天伟从来没有遇到过忙不过来的问题,他将这归功于自己规划时间的能力。当面临ddl时,他会提前进行规划,给每项工作分配充分的时间,即使做不完,也先休息,这样才能保持充足的精力继续开启新的一天。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无论是对于刚刚进入大学的化学新生,还是其他年级的在本专业遇到困难的同学来说,唐天伟的经历都能在学习方法上给予我们一定的启迪。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在最初进入北师大校园的时候,唐天伟也面临着迷茫与困惑,面对全新的课程、众多的课余活动,他也曾感到不知所措。幸好,在这个时候,他参加了棒垒球队等自己感兴趣的社团队伍,积极参与各种活动,结识了许多热情的师兄师姐,在他们的帮助和建议下,他逐渐适应了全新的大学生活,找到了自己未来的方向。“在与师兄师姐的交流过程中,可以吸收很多来自前人的宝贵经验,有些前人踩过的坑或者总结下来的方法也能让新生受益良多。”唐天伟说。联系自己的经历,他推荐新生积极参与学院的各种社团或者学生组织,扩大自己的交际圈,认识更多的前辈们。在这里他热情地推荐了他所在的棒垒球队,不但可以快乐地参加体育活动,还能结识更多热心的师兄师姐,不断交流,驱散前路上的迷雾。




“宁要自负的深刻,不要精致的平庸。”

唐天伟修习了许多教育学相关课程,在其中一节课上,他的老师赠予了全体同学上面这句话,今日他同样将它赠予所有的同学。在选择参加的活动和竞赛时,唐天伟侧重于寻找自身的灵感而不是单纯追逐含金量。当他看到一个活动的通知时,他首先会先在脑海中思考五到十分钟,寻找有没有令人惊喜的灵感与思路,只有当拥有自己觉得非常好的念头之后,他才会选择报名。他从不盲目跟从主流,一味追求比赛的含金量,而是努力寻找自己真正能有新奇的灵感的项目进行参与。“评委老师都是识货的,他一眼就能看出来你的这个项目究竟有没有价值。”秉持着这种理念,唐天伟在参与的各项活动中,都取得了优秀的成就。


“人生不是轨道,是旷野。”

唐天伟曾参与过一个有关跨学科的研究。一般人会认为,跨学科研究产生于单一学科研究到一定程度后的发现。比如一名化学家在探索化学到一定程度之后,会偶然发现它可以与物理接轨。但唐天伟访谈发现,具有跨学科倾向的同学,往往是同时对多个学科有兴趣、有了解,在多个学科的不断学习过程中偶然发现了两者的交汇点,从而开启了跨学科的研究。若是仅仅朝着单一的目标努力,是不可能产生类似这样的新灵感的。这个研究表明了,有时所谓“没用”的事却是打开新大门的钥匙。

因而,唐天伟并不认可网络上很多类似“大学生应当在大一尽快确定未来的职业方向,这样才能在大学四年朝着一个目标努力,不浪费时间”的观点。“我不推荐去做一个长期目标。”唐天伟说。长期目标的弊病之一在于,一旦与其失之交臂,会产生巨大的痛苦;其二,当一个人眼中只有他的长期目标之时,途中的小波折就不会被放在眼里,从而失去了及时反思、及时调整的机会;而最重要的,如果真的一切都朝着一个固定的目标前进的话,人往往会错失掉路途中的景色。




在大学四年的时光中,唐天伟并没有陷入一味的功利竞争中,而是给予自己的兴趣充分的发展空间。比如,在选择选修课时,唐天伟会更倾向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当选修西方经典文学课程时,他并没有把这门课当作必修的学分水过去,而是用心地做了七八十页笔记。他还选择过一门“海洋生物学”,在兴趣的加持下,他在这节课上获得了老师的赞赏,留下了深刻印象,也同样收获了极好的分数。同样,当选择活动和比赛的时候,唐天伟也主要依照自己的兴趣,他参加了许多写作类型的比赛,写作剧本和小说,最初他也并没有觉得这与他的专业有什么联系,之后进入化学教育领域后,他却认为实际上,做一门好课和写一段剧本或许有异曲同工之妙。“每一个接触的外面的世界,都会为你打开新的一扇门,为你创建一个观看世界的全新视角。”唐天伟说。

当唐天伟说起他所有的选修课都是在修读方案的指导下优先考虑兴趣选择的,我的脑海中闪过一句话——“人生不是轨道,是旷野”。大学生活本应丰富多彩,一次寝室的聚餐,去看一场话剧,去旁听几节专业之外的课程,这每一分每一秒,都有其独特的意义。


《师范生成长指南》

唐天伟对于化学教育颇有研究,也参加了为期半年的中学实习,于是在采访的最后,我请他给予有意向从事教学行业的师弟师妹们一些建议。




第一,一定要学好专业课。一些同学会认为,师范生对于大学的知识掌握不需要那么深。但唐天伟告诉我们,想要成为卓越的化学教师,在某些情况下,对于学科知识的掌握甚至需要比其他读研究生的同学更为全面和广阔,对整个化学知识体系的统摄性要更强,绝对不能因为未来只教中学生就忽视大学专业课的基础。

第二,积极接触教学知识。在这里唐天伟推荐了北师大的化学教育团队的教师培养课程,以及卓越化学教师社团,在其中可以与教育专家和有志于从事教育行业的师兄师姐进行交流,不断提升自我。除此之外,选修一些教育学或者教育心理学也是不错的选择。另外,还要多进行教学实践,去做家教或者找实习,与现在的学生进行接触,了解他们的想法,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

第三,如果希望可以进一步深造自己,成为在理论和实践层面更加优秀和卓越的化学教师,乃至于一位化学教育研究者,唐天伟十分推荐前往北师大化学教育研究所进行深造和学习,感受化学教育最为前沿的研究。

作为有志于教育事业的优秀北师大人,一定要利用好学校提供的平台和资源,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内化为自己的方向标,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给予校训新时代的阐释,讲述新一届未来教育人的“无负今日”。

不知不觉间,采访已经来到了尾声。在最后,尽管在前面提出了很多建议,但唐天伟希望同学们在听取任何建议之前一定要看清自己,要独立思考,所有阻碍自己独立思考的建议都对于成长并不有利。在大学生活中,要多想,想得越多,走的弯路就越少,心情也就越愉快。独立思考是一个痛苦但又必须坚持的过程,前面越痛苦,后面就越顺利。

结束采访,走出会议室,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打动我的不仅仅是师兄的真挚热情,无私地为师弟师妹提出建议,更是师兄身上的理想主义光环。在这个竞争压力巨大的时代,我们许多人在“内卷”过程中失去了学习的本心,陷入功利与麻木,但唐天伟告诉我们,面对竞争,功利化并不是唯一的答案,保持一颗求知的、热爱的本心同样重要。相信唐师兄在大学毕业之后,一定能够继续在自己热爱的教育事业中发光发热,走出自己的道路。也希望师弟师妹们,奋发图进,找到人生的方向,成就自我,成为优秀的北师大人。



 
版权所有: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通信地址:北京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邮政编码:100875 您是本站第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