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药物化学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药物化学与分子工程学科以放射性药物化学作为学科的重点和优势研究方向。该学科的前身是放射化学学科,1961年开始招收放射化学专业研究生,是我国最早的研究生招生单位之一。1981年成为硕士学位授权点(当时放射化学为二级学科点),1986年成为博士学位授权点(当时放射化学为二级学科点),2000年被列为北京师范大学重点实验室、2002年被列为北京市重点学科(无机化学),2005年成为药物化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2006年放射性药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正式挂牌成立。目前,放射性药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我国唯一的放射化学类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2年被批准为药物化学与分子工程二级学科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点,并接受博士后研究人员。现有教师10名,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教授5名,副教授4名。在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40余人。

药物化学与分子工程学科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具有鲜明的“产、学、研、用”特色,是北京师范大学的传统特色专业,实现了国内一流、国际有一席之地的目标,在国内外放射性药物领域颇具影响。该学科以提高我国放射性药物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临床应用能力,培养高水平放射性药物专业人才为主要发展目标。围绕放射性药物化学的基础研究,放射性药物高新技术前沿,放射性药物应用技术研究三大领域,主要从以下4个方面开展研究工作。放射性药物化学。生物功能显像分子探针。药物分子设计与合成。药物分析与分子药理学。其中,放射性药物化学研究方向是以药物化学、放射化学、有机化学、药物分析、药理学和医学为基础,研究与生理病理过程密切相关的放射性药物的基础和应用基础,其最重要的应用价值是研究生命过程中的生理、病理变化,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以及肿瘤的早期诊断提供灵敏的分子探针。生物功能显像分子探针研究方向结合目前分子影像学的最新进展,除了研究用于PETSPECT显像的核分子探针外,还研究用于光学显像的荧光分子探针和近红外分子探针。而药物分子设计与合成、药物分析与分子药理学研究方向是围绕放射性药物研究方向的拓展,是在传统药物化学学科的基础上,运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特别是将临床上先进的无损伤分子影像诊断方法(如SPECTPET分子影像技术)用于药物的评价和预后,使得药物的疗效更加确切并更接近于临床应用,构建药物(包括放射性药物)筛选平台与评价平台,并研究药物的作用机理、评价药物的疗效以及治疗的预后。

多年来先后承担了许多重要的科研项目,包括:《重大新药创制》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973”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点项目、面上项目、青年基金项目、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北京市优秀博士论文等项目。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的科研成果,5年在Sciences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Bioconjugate Chemistry等杂志上发表SCI论文多篇,并获得多项发明专利

所有人员都承担了本科生教学任务,也取得了优异成就。出版专著《锝药物化学以及应用》(2006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并获得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08年),教材《医学营养学基础》(2011年,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参加了基金委《无机化学学科前沿与展望》的编写工作,并负责‘核化学与放射化学’部分的编写工作,参与编写教材多部如《现代化学实验方法与技术》(2010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此外,还承担了教学研究项目。

该学科一直非常注重国际学术交流和人才联合培养,并分别选派博士生或硕士生到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进行联合培养。该学科旨在培养具有独立从事药物化学与分子工程专业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能力或具有独立担负与药物化学与分子工程专业相关的专门复合型人才,特别是能够掌握医用放射性核素标记技术,并将放射性示踪技术应用于药物化学相关研究领域。目前已培养了百余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分别就业于高校、医院、科研机构、药物研发公司、中学等部门,或者继续在美国、加拿大和荷兰等知名大学深造,深受用人单位和国外教授赏识。

 



>>教师主页


版权所有: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通信地址:北京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邮政编码:100875 您是本站第 位访问者